2020年7月14日上午9时,浙江大学赴开化县暑期实践团抵达了走访调研的第四站——位于开化马金的茗博园。
此次调研中,调研团成员们深入了解了开化茶叶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在疫情中受到的影响,探索了农副产品与旅游民宿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旨在寻找开化农副产品的发展新增点。
茗香初品——未见其园,先闻其香
调研之初,队员们来到了开化县茶叶中心,走访茗博园在开化的店铺。店内古色古香的木质装饰、陈列有序的茶壶杯具,以及弥漫在空气中的淡淡的茶香,令人备觉心旷神怡。
在随后的访谈中,夏菊莲女士从创办初心、经营状况、经营理念和茶旅互融的特色发展模式等方面详尽地介绍了茗博园的发展历程,并对线上线下经济模式与开化茶产业的未来作出了深刻思考。最后,夏女士对疫情中的中国和茗博园的未来表达了诚挚的祝愿。
茗园之行——以旅带茶,独领风骚
走访了店铺后,调研团一行人随夏女士参观了茗博园。茗博园四下由栅栏围起,内中含有红茶坊、民宿、餐馆和茶园。民宿中每一间房的设计都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窗外修竹摇曳,室内茶香古韵,流连其间,如临仙境。
办园初衷
夏女士回忆,自己从20岁便开始经营茶业,至今已三十余年,最初做的只是一些普通的茶叶销售。在数十年的历程中,夏女士逐渐领悟,要想振兴茶业,就应该注重对茶叶的品质的宣传和对顾客体验感的提升。由是,便诞生了一个全新的茶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体——茗博园。
茗园特色
夏女士介绍道,茗博园相较于其他茶业经营实体,其主要的特色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钱江源头优越的地理区位,决定了其优良的茶叶品质。
二是成功实现了“茶旅互促”,通过民宿的集聚效应来带动茶叶的销量。将农副产品销售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种茶、采茶、制茶、品茶、悟茶”五位一体,使顾客得以“深入基层”,接触和了解茶叶的生长环境及加工过程,从而增加对茶叶的信任度与亲切感。这种独树一帜的经营模式,为茗博园贡献了约1/3的茶叶总销量。
“茗”天闪亮——五位一体,双向共赢
开化龙顶
茗博园
外在:产业背景
茶产业作为开化县农业的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近年来,开化本地的茶叶产业园和聚集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而在旅游业方面,开化县被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奉为圭臬,坚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发展生态旅游业。
内在:革故鼎新
作为开化茶产业的代表,茗博园传承并发扬了龙顶茶专属文化,在自身经营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将茶坊茶艺、茶园间作、休闲旅游等多方面有机结合,从做大茶产业到推广茶文化,建设集种茶、采茶、制茶、品茶、悟茶五位一体,线上线下共同进步的产业型茶园。
茗博园独树一帜的发展之道,既为开化本地旅游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又开辟出了一条农副产品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新型产业链,为农副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值得称道的贡献。
茶旅相融 开启新章
茗博园独树一帜的发展之道,是开化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样板。在“生态立县”的战略前提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战略背景下,准确把握住生态旅游发展契机,打造“旅游+X”融合型产业,不断优化旅游空间、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从而实现“1+1>2”的效应,是开化县的新机遇。
以茶产业为代表的农副产业作为新的方向和增长点,未来将在开化的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以茗博园“五位一体,双向合赢”的新型产业园为农副产业与旅游业的合作模范,通过农副产品与旅游民宿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独具特色的农副产品文化服务、风格民宿与完整的线上线下服务产业链,在收获丰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开化特色的文化名片。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开化县将迎来农副产业发展的春天!
(来源:KH暑期调研团)